
粤港澳是“第一目的地”
南向“走出去”是为了什么?这道多选题,84.9%企业选择了“开拓产品(业务)市场”;“获取技术、品牌、人才等要素”有33.3%企业选择;其余选项均在25%以下。民企更多是为了“转移省内优势产能”和“回避贸易壁垒”;国企更多为了“获取技术、品牌、人才等要素”。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川从事最多的领域,按企业数排名前五的依次是:商务服务业、批发业、资本市场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
香港金融业发达,为何在川从事货币金融领域的企业数只能排名第五?周江认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香港对四川市场深耕程度还有所不足,包括服务本地化、对本地需求的挖掘还有不少空间。
川企南向“走出去”,面临怎样的问题和挑战?面向千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在有意愿或已南向“走出去”的企业中,超过9成表示遭遇了现实困难和问题,其中,物流、融资、信息排在所选问题的前三位,均有超过30%的企业选择。
“并不意外。”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局长李永亮表示,四川是内陆省份,物流成本高、运输效率低的短板一直存在,社会物流总费用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5个百分点。
融资难融资贵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大文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说法。“目前,‘走出去’川企大多是通过内保外贷的方式进行融资。”所谓内保外贷,就是境内银行为境内企业在境外投资的公司提供担保,由境外银行给该家境外公司发放相应贷款。这要求“走出去”企业在境内有很好的信用和知名度,同时手续费等成本也会更高。
信息掌握不足
除了信息服务,近6成企业也表示希望能有更多渠道加强南向“走出去”人才储备、行业交流等。
问卷调查显示,有65.8%的企业希望在南向“走出去”过程中得到政府帮助。
原标题: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 勾勒四川南向开放全景图
相关新闻